產品可能會根據需要進行升級更新,請在購買時予以確認。
1925年,蘇格蘭人約翰·洛吉·貝爾德(John Logie Baird)因為一次實驗中“掃描”出木偶的圖像被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,被后人認為是機械式電視,同年美國人斯福羅金(Vladimir Zworykin)則發明了電子式電視,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。
1927年,美國人費羅·T·法恩斯沃斯(Philo T. Farnsworth)成功地用電子技術傳送圖像,1928年發明了電子圖像分解攝像機。從而開啟了真正的電子電視時代,即電子傳輸和電子顯示。
1934年,孫明經在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作為楊簡初的助手,研制出中國第一套可攝像、傳輸、接受并播放的電視原理樣機。楊簡初將“電視”確定為television在中文中的對應名稱。
1936年,英國廣播公司(BBC)在倫敦建立了第一個正規的電視臺播放電視。
1958年,中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在天津通信廣播電視廠誕生,1970年在同一地點誕生了彩色電視機。
1979年,四川長虹與日本松下合作,引進黑白電視機生產線。
模擬電視有三種制式,即PAL,NTSC,SECAM:
NTSC制是1953年美國研制成功的一種兼容性彩色電視制式,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(國家電視制式委員會)的縮寫詞。該制式對色差信號采用了正交平衡調幅技術,因此又稱為正交平衡調幅制。
其主要優點有:
1. NTSC制的色度信號組成方式最簡單,最易于進行信號處理,比如數碼化,亮度與色度分離等。同時,NTSC制的接收機、電視中心設備和錄象設備最簡單,成本最低。
2. 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頻譜間距最大,兼容性好,亮度串色和色副載波干擾光點最小。
3. 無行順序效應(即爬行現象)和亮度閃爍現象。這是因為NTSC制每一行對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處理和傳送方式相同,而PAL制和SECAM是逐行變化的,故引起行順序效應。
4. 演播室進行圖象慢轉換(淡出一淡入)、切換、混合等特技操作比較方便。
5. 在沒有信號失真的情況下,它有較高的圖象質量,如具有較高的彩色水平和垂直清晰度。
NTSC制的主要缺點:色調的相位敏感性嚴重。
PAL制是在NTSC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,它沿用了NTSC制中行之有效的絕大部分技術,它也采用正交平衡調幅。但不同的是,它使色度信號中 U分量保持不變,使V分量逐行倒相,例如,傳送第n行時為 ,傳送第n+1行時 ,傳送n+2行時為 …,如此等等,逐行交替傳送。因此,PAL制又稱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調幅制。
PAL制與NTSC制相比較,有下列優點:
1. 對相位失真(包括微分相位失真)不敏感。PALD容許整個系統色度信號最大相位失真比NTSC制大得多,達到±40°,也不產生色調失真。因此,對傳輸設備和接收機的技術指標要求,PAL制比NTSC制低。
2. 比NTSC制抗多徑接收性能好。
3. PAL制相對NTSC制而言,色度信號的正交失真不敏感,并且對色度信號部分抑制邊帶而引起的失真也不敏感。
4. PAL接收機中采用梳狀濾波器,可使亮度串色的幅度下降3dB,并且可以提高彩色信噪比3dB。
PAL制有下列缺點:
1. 由于PAL制色信號逐行倒相,傳輸及解碼中產生的誤差(例如微分相位等),將在圖象上產生爬行及半幀頻閃爍現象。
2. PAL信號不利于信號處理(包括數字信號處理,亮度信號的徹底分離等),這是因為它的色度信號逐行倒相,色副載波相位8場一循環引起的。
3. 與NTSC制一樣,彩色接收機圖象的水平清晰度比黑白電視機的低。
4. 垂直彩色清晰度PAL制比NTSC制低。
5. 由于要有高精度和高穩定度的延時線及附屬電路,PAL制接收機比NTSC制接收機復雜,成本稍高,對于磁錄機也是如此。
SECAM是法語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(順序傳送彩色與存貯)的縮寫。它是為了克服NTSC制的色調失真而出現的另一彩色電視制式。SECAM制的主要特點是逐行順序傳送色差信號R-Y和B-Y。由于在同一時間內傳輸通道中只傳送一個色差信號,因而從根本上避免了兩個色差發量的相互串擾。亮度信號Y仍是每行都必須傳送的,所以SECAM制是一種順序一同時制。
主要缺點是由于逐行輪換傳送色差信號,使彩色垂直清晰度下降,在垂直快速運動畫面尤其影響明顯。
描述 | NTSC | PAL | SECAM |
垂直清晰度 | 總共525行,有效圖像大約482行 | 總共625行,有效圖像大約580行 | 總共625行,有效圖像大約580行 |
水平清晰度 | 由帶寬決定,范圍從320列到650列 | 由帶寬決定,范圍從320列到720列 | 由帶寬決定,范圍從320列到720列 |
水平刷新率 | 15.734 KHz | 15.625 KHz | 15.625 KHz |
垂直刷新率 | 60 Hz 隔行掃描,實際 29.97 Hz | 50 Hz 隔行掃描,實際 25 Hz | 50 Hz 隔行掃描,實際 25 Hz |
色副載波 | 3.58 MHz | 4.43 MHz | 4.43 MHz |
使用地區 | 臺灣,美國,韓國,日本... | 大陸、澳門及香港,德國,英國,巴西... | 法國,希臘,俄羅斯,伊朗,埃及... |